黃帝內經

黃帝內經是中國哲學思想及醫學觀念的結合,被中醫體系列為重要的醫學理論圭臬,完整說明中國古人對於人體及四時氣候的對應,是養生之道、長壽之訣。
透過每則短影片簡單、快速的講述黃帝內經中的醫學及健康概念,代入現代的環境說明,讓大家更輕鬆瞭解先人的養生智慧。

 

黃帝內經:脾臟

【黃帝內經】脾臟

脾為五臟之一。是維持人體水液代謝正常的過濾器。脾位於中焦,在膈之下,腹腔的左上方,胃的左方。
脾在體合肉,主四肢,開竅於口,其華在脣,在液為涎,在志為思。於五行屬土。
【黃帝內經 素問 奇病論】
「夫五味入口,藏於胃,脾為之行其精氣,津液在脾,故令人口甘也。」

黃帝內經:三焦

【黃帝內經】三焦

三焦為上焦、中焦、下焦的合稱,三焦遍布在人體胸腔及腹腔,是血氣、津液運行至五臟六腑的途徑,故此,三焦與其他腑器不同,並無實體。
三焦中,上焦位於膈之上,中焦位於膈與臍之間,下焦位於臍之下。
三焦的狀態各有不同,按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:「上焦如霧,中焦如漚、下焦如瀆。」可見三焦狀態之異。
三焦通暢,則水液及氣機運行暢順無阻;相反便會引致氣化功能失調。

黃帝內經:膽

【黃帝內經】膽

膽為六腑之首,與肝相連,附於肝之短葉間。肝與膽有經脈絡屬,互為表裡。主要功能為貯藏和排泄精汁(膽汁)、主決斷和調節臟腑氣機。
膽與其他腑器不同之處,是不會和食物或排泄物直接接觸,「似腑非腑」,故除了是六腑之一,也是「奇恆之腑」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