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帝內經

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的傳統中國醫學著作,對後世中醫的理論與實務有深遠影響。
內容分為「素問」、「靈樞」兩部分。「素問」以問答形式記錄各種醫學理論,「靈樞」原稱「針經」,主要為針灸、經絡之內容。
黃帝內經講述陰陽五行、五運六氣、人與天地自然、藏象、經絡、疾病、病因、辯證、論治、針灸、方劑、養生等面向,涵蓋範圍廣,加上系統述說,使其成為中醫最早也最重要的醫典之源。

黃帝內經:肺臟

【黃帝內經】肺臟

肺臟在五臟中,位於胸腔之中,位置最高,稱為華蓋。肺主氣,司呼吸。肺部是氣體交換的場所,透過肺臟吸入清氣排出濁氣,吐故納新,維持身體的生命活動。

黃帝內經:肝臟

【黃帝內經】肝臟

「肝藏血,血舍魂。」
肝主藏血。肝有貯藏血液、調解血量的功能,有「血之府庫」之稱。
肝主筋。人體的全身運作與肝血有關。
肝開竅於目。肝的精氣通於目,肝功能正常則目光有神,看東西清楚明亮。
肝主疏泄。肝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,通而不滯散而不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