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帝內經

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的傳統中國醫學著作,對後世中醫的理論與實務有深遠影響。
內容分為「素問」、「靈樞」兩部分。「素問」以問答形式記錄各種醫學理論,「靈樞」原稱「針經」,主要為針灸、經絡之內容。
黃帝內經講述陰陽五行、五運六氣、人與天地自然、藏象、經絡、疾病、病因、辯證、論治、針灸、方劑、養生等面向,涵蓋範圍廣,加上系統述說,使其成為中醫最早也最重要的醫典之源。

【黃帝內經】五味養生

【黃帝內經】五味養生

五味是指:酸、甘、苦、辛、鹹,是指人的五種能嚐到的味道,同時亦對應五行。
黃帝內經中認為,陰精的產生,來源於飲食五味。儲藏陰精的五臟,也會因五味而受傷。
在選擇食物時,如果五味過偏,會引起疾病的發生。五味調和,是身體健康、延年益壽的重要條件。

【黃帝內經】經絡系統

【黃帝內經】經絡系統

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,聯絡五臟六腑、四肢五官七竅,溝通人體上下內外的通道。
經絡,是經脈與絡脈的總稱,是中醫的理論基礎,為中醫分析生理、病理,診斷與治療疾病的主要依據。
透過瞭解經絡系統,可以更理解中醫醫學中身體運行的結構原理,作為健康養生的依據。

黃帝內經:寒邪

【黃帝內經】寒邪

寒邪為六淫之一。
寒者,冷也。自然界中具寒冷特性的外邪,稱為寒邪。
寒為冬季的主氣,在寒冷的冬季如不注意保暖,則容易感染寒邪。
寒邪為陰邪,如果人體的陽氣不足驅散陰寒,則將為寒邪所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