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黃帝內經】濕邪
自然界中具有水濕之重濁、黏滯、趨下特性的外邪,稱之為濕邪,為六淫之一。
濕屬土,為長夏(小暑、大暑,約農曆六、七月,即「三伏天」)的主氣。此時陽熱下降,水氣上騰,為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,故長夏多濕病。
溼邪有外、內之分。
外濕多由潮濕氣候,或是涉水淋雨、外在環境潮濕所致。內濕則多見於脾失健運、水液運化障礙,體內濕氣停滯形成。
自然界中具有水濕之重濁、黏滯、趨下特性的外邪,稱之為濕邪,為六淫之一。
濕屬土,為長夏(小暑、大暑,約農曆六、七月,即「三伏天」)的主氣。此時陽熱下降,水氣上騰,為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,故長夏多濕病。
溼邪有外、內之分。
外濕多由潮濕氣候,或是涉水淋雨、外在環境潮濕所致。內濕則多見於脾失健運、水液運化障礙,體內濕氣停滯形成。
夏季到了。
夏季的三個月包括立夏、小滿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六個節氣。
夏屬火,對應五臟之心。長夏(小暑、大暑,約農曆六、七月,即「三伏天」)屬土,對應五臟之脾。
因夏季晝長夜短,人應順應自然,晚入睡早起床。
夏日炎熱多使人心煩,調養神志,使其心靜,則能養生。
飲食方面,夏季炎熱,食慾減退,食物要以清淡、易消化為主。